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第十年,我们都收获了什么

    信息发布者:施国龙
    2018-05-08 22:35:16    来源:云南大学生在线   转载

         2017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第十个年头,2008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组通字〔2008〕18号),十年时间转瞬即逝,今天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回眸过去,大学生村官计划从全面推进到目前进入发展新常态,我们有必要回望过去,寻找初心,让这一有助于农村发展、青年成长的战略决策不改初心,稳步前行。


    01

    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级党组织按照2014年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培养干部、人才”和“加强基层组织”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定位,紧紧围绕“保证质量、规模适度、完善政策、从严管理、健全机制”的工作要求,以补短板、解难题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使大学生村官选聘质量稳步提升,队伍规模得到有效调控,大学生村官工作各项政策逐步优化,管理更加严格,机制不断完善。

    表1:在岗大学生村官自然情况(单位:人)


    由表1可以看出,截至2016年底,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总数比2015年减少35335人,2014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岗大学生村官人数为180960人,因此,2015年减少的数量为43062人。2015年和2016年全年新选聘大学生村官分别为21742人和20202人。其中少数民族的学生占比提高了2.5个百分点,男生比例2016年较2015年下降0.3个百分点,女生比例有所上升。目前,在岗大学生村官中女生比例高出男生16.4个百分点。

    表2:在岗大学生村官学历情况(单位:人) 



    在2014年5月30日召开的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上,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讲话中指出:“对新疆、西藏、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根据有关规定,可适当降低学历门槛,并重视选聘懂双语的人员。”从这两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情况来看,除西藏、新疆外,均为本科以上学历。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都在上升,专科生的比例下降较为明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博士研究生的数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加,2015年年底仅有21人,到2016年底时则达到了102人。

    表3:在岗大学生村官政治面貌情况(单位:人)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由于近年来高校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精神,控制发展学生党员数量,学生党员比例有所下降,从大学生村官队伍中的党员比例也可窥见一斑。数据表明,2016年在岗的大学生村官中党员比例降低了2.7个百分点,而团员和群众的比例都相应增加了。优秀团干部和学生干部的比例增加了2.7个百分点。

    表4:在岗大学生村官专业情况(单位:人)



    从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情况来看,社会科学类的比例占据一半以上,2016年底高达55.1%,比2015年底的54.2%提高了0.9个百分点,这与当前高校毕业生因专业找工作困难程度不一有关系;理工类的次之,占近三成,农林渔牧类的比例也程上升趋势,由2015年底的5.9%上升到2016年底的6.1%。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农林渔牧类专业的学生到农村后往往能够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很快打开到村工作的新局面。但是,这类专业的毕业生从人数相对还是少的。

    表5:在岗大学生村官毕业院校情况(单位:人) 



    从近两年大学生村官毕业院校的情况来看,教育部及中央部门直属院校、985工程、211工程院校的毕业生有增加趋势,分别增加0.5和1.4个百分点。这与近几年来各地开展的重点院校毕业生“驻村实习”和优先选聘有很大关系。如江苏、江西实施“985高校村官工程”,湖北对“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实施优先选聘政策。同时,重点高校毕业生所占比例的提升也和近几年各地开展的大学生村官工作与选调生工作相衔接也有关系,据了解,2016年全国有7个省区市实现大学生村官与选调生工作衔接。

    表6: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情况(单位:人)



    2015和2016年,各地结合乡村两级换届,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力度,一大批优秀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摔打历练中崭露头角,走上乡村领导岗位。从表6可以看到,2015年和2016年,全国有67394名和53203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虽然2016年绝对人数有所减少,但是相对所占比率却比2015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其中村“两委”委员比例提高1.9个百分点,村“两委”副职以上干部比例相应有所下降。

    表7: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情况(单位:人)



    截至2016年底,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人数较2015年年底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净增4242人,同比增加了5.3个百分点,担任乡镇长、党委副书记和乡镇党委委员或副乡长的人数都有大幅增加。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同时还兼任本村干部的人数增加比例有所降低,从2015年年底的13.5%下降到2016年底的9.0%,下降幅度达4.5个百分点。

    表8:大学生村官进入县直部门领导班子情况(单位:人)



    从表8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进入县直部门领导班子的人数增加幅度较大,2015年和2016年相比,总人数增加了227名,县直部门正职在2016年净增50人,县级团委、妇联在2016年间净增98人,其中正职增加了35人。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由于大学生村官有基层经验,加之具有年纪轻、有文化、有知识等优势,很容易成为县级共青团的一把手。成为县级妇联一把手的人数相对来说要少许多。

    表9:大学生村官担任县处级领导干部情况(单位:人)



    2016年和2015年相比,担任县处级领导干部的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15年底全国仅有21人,而到2016年底这个数字增加到了78人,也就是说,在2016年这一年的时间里,有57名大学生村官进入到了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序列。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担任正职的由2015年的3人增到10人,净增7人。

    表10:大学生村官列入后备干部情况(单位:人)



    从大学生村官列入党政后备干部的情况来看,2016年较2015年的数据相对人数下降4.29个百分点。

    表11:大学生村官当选“两代表一委员”情况(单位:人)



    与大学生村官列入后备干部的情况一样,在2016年大学生村官当选“两代表一委员”的绝对人数同样下降幅度较大,从总人数上来说,2016年比2015年减少了493人,其中省级及以上减少36人,市级减少148人,县级减少294人。

    表12:大学生村官流动情况(单位:万人)



    从表12可以看出,2016年全国流动大学生村官5.9万人,比2015年同比增加了7个百分点,其中进入公务员队伍2.16万人,占36.6%,与2015年相比提高了1.8个百分点;进入事业单位2.56万人,占43.3%,与2015年相比提高了10.1个百分点。而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的人数大幅度减少,其中自主创业人数由2015年的3300人锐减到2016年的1100人,另行择业的由2015年的1.7万人锐减到2016年的0.6万人。两者同比分别减少了3.2和16个百分点。

    表13:大学生村官累计流动情况(单位:万人)



    从累计流动情况来看,2015年和2016年,全国累计流动大学生村官分别是31.3万人和37.2万人,2016年净流动5.9万人。在所有流动的大学生村官中,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有13.6万人,占36.5%,与2015年持平;进入事业单位的有11.7万人,占31.5%,比2015年净增加了2.6万人,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自主创业同样有所增加,而另行择业比例下降4.1个百分点。从表13可以看到,由于一些地方进一步加大期满有序流动工作力度,事业单位提供的岗位明显增多,期满进入事业单位大学生村官比例增长较快。

    表14: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情况(单位:人)



    2015和2016年,各地紧紧围绕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发挥作用、锻炼成长。据中组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新选聘大学生村官原则上全部选派到贫困村任职,同时适当调整部分在岗村官到贫困村任职,全国有26057名大学生村官到建档立卡贫困村任职,占在岗人数的1/4,覆盖21.9%的建档立卡贫困村。



    02

    主要做法与成效


    2016至2017年,各地不断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在选聘质量提升,培养举措完善,畅通流动渠道,精准脱贫攻坚等方面成效显著。


    一是严格把好入口关,选聘质量更高。2015年4月25日,中组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保证质量、规模适度、完善政策、从严管理、健全机制”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要求着眼于“培养了解国情、熟悉基层、心贴群众、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人才”和“强基层组织、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的工作定位,严把选聘入口,着力改善队伍结构,提升整体素质。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一般应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生党员或优秀学生干部。要进一步改善选聘结构,注重选聘重点院校毕业生,提高理工类特别是涉农等基层急需专业毕业生的比例,保持男女性别比例基本平衡,少数民族地区要重视选聘懂双语的学生。通知中对选聘规模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各地要综合考虑目前在岗和流动情况以及基层实际需求,合理确定新选聘大学生村官数量。要坚持量出为入、有进有出,注意控制选聘规模。要注重配置合理、分布均衡,不同地区、各类村都要安排大学生村官,在保证基本工作生活条件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到农村基层和农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干事创业。在改进选聘方式方面,要求着眼于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探索与公务员、选调生录用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相衔接的方式选聘大学生村官。坚持择优选聘,可采取学校推荐、组织考察、双向选择、驻村见习与考试选拔相结合等方式,真正把有理想抱负、热爱基层、有志于扎根农村的优秀毕业生选聘到大学生村官队伍中来。


    二是严管厚爱相结合,培养措施更实。严格管理才能管出成效,才能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收获人生,同时,也要结合大学生村官自身实际状况,帮助他们克服人生地不熟的现状,尽快融入基层群众中去,为他们在农村干事创业打好基础。江苏省宿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卫东长期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对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既充满了感情,也充满了期待,他就认为“没有人天生会当官,就看怎么培养”“把大学生村官当玉雕琢,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因此,宿迁市在培养大学生村官时,针对大学生村官中普遍存在的担心将来出路问题,该市把关口前移,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赢得更多时间,让其出路越来越宽。该市宿豫区大学生村官韩金珍,2009年刚到村时,就被安排参加了几次培训班。时间短的两三天,长的个把星期,还配了3个帮带导师,村书记负责指导工作,企业家帮扶创业,镇领导经常交心,使她很快由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河北隆尧安排大学生村官参加后备干部培训,该县组织部制定大学生村官年度培训计划,在全县后备干部、科级干部等培训中都召集一定比例的大学生村官参训。在日常工作中着重“以练代训”,抽调大学生村官参与重点活动、重点项目,让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经历多层面锻炼。


    三是组织与市场互动,流动渠道更畅。近年来,各地在大学生村官期满流动方面积极作为,通过组织提拔、企事业单位招聘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为期满大学生村官搭建平台外,还不断拓宽大学生村官发展的渠道。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社厅、国资委等单位联合举办大学生村官及“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本地区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发展潜力大的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共拿出3000多个岗位任大学生村官挑选。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教育厅联合举办大学生村官专场招聘会。100多家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招聘会主要面向在村工作2年以上的在岗大学生村官。山西省始终让大学生村官队伍保持“一池活水”,在流动环节上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尝试。近两年,山西共向神华集团、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邮储银行等中央企业和山西农村信用合作社、晋商银行以及其他省属国有企业输送了1196名实用人才。


    四是释放青春正能量,帮扶脱贫更准。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使命,各地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引导他们在脱贫攻坚的伟大进程中建功立业。重庆市以精准组织措施助推精准扶贫,累计向1919个贫困村选派大学生村官,做到了全覆盖。山西省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专门出台了《关于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中充分发挥贫困村大学生村官作用的意见》。全省在岗的5433名大学生村官中,有1457名在贫困村任职,其他大学生村官通过轮岗锻炼也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福建省坚持把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举措之一,并通过选聘计划名额向山区倾斜、分配安排向贫困村倾斜、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选调生向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三倾斜”,促进大学生村官在扶贫攻坚主战场发挥积极作用。安徽省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加大选聘大学生村官到建档立卡贫困村的任职力度。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等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生村官创业兴皖富民行动的意见》以及《关于实施“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的意见》,?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让他们在带领农民奔小康的进程中锻炼成长。


    五是积极作为勇担当,锻炼收获更多。大学生村官来到基层,只有积极投身农村发展实践,用实际行动为老百姓提供创业服务、知识服务,通过创业引领、服务为民等实践活动,才能自身得到锻炼。许多大学生村官来到农村,看到农村的土特产因为交通和信息的闭塞而不能卖出好的价钱,他们主动担负起农村土特产品的代言人,出现了“蜂蜜君”“香菇君”“小米君”“核桃君”“红枣君”等代言名词。两年来,大学生村官通过积极投身农村发展,收获了不一样的青春。有3人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有两2人分别荣获第19届和第20届“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荣誉称号;有10人获得了“奋斗在林改一线的十佳大学生村官”荣誉称号;有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人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湖南大学生村官秦玥飞出席了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圆桌会议;江苏省大学生村官郭长鑫和辽宁省大学生村官吴书香受邀参加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观礼;广西村官梁丽娜和江西村官梁志强出席了东盟+3村官交流活动等。


    03

    存在的不足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问题与不足,不管是大学生村官自身层面,还是组织管理层面,亦或是社会层面,都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大学生村官自身层面

    1.融入难,队伍稳定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村官从校园来到农村,容易出现理想与现实、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落差,这会导致他们对自己所面对的农村社会问题认识不全面、了解不深入,出现眼高手低、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倾向。不少大学生村官在与群众交流时往往论道理的多,与群众心平气和拉家常的少,缺乏人际沟通能力,主动融入农村、融入村民的意识不强。同时,由于大学生村官初到农村缺少农村工作经验,不熟悉村情民情,不少人大多是协助村支书或主任做一些具体事务性工作,跑腿打杂现象比较多,这样长期下来导致其工作的创新意识、主观能动性等不强。加上到村任职时所带有的冲动性、盲目性和功利性等动机的支配,更有不少人“考”字当头,整日“辅导用书不离手,申论行测不离口”,名为“村官”却不履行“村官”之责、不务“村官”之实。


    2.创业难,项目持续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创业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好项目难找。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一线,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从事“高精尖”的具有创新性强的创业项目不现实。由于他们刚走出校门不久,自身资源有限,眼界不够开阔,要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创业需要的项目往往难度较大。二是启动资金难筹。不管从事何种类型的创业,创业初期的启动资金对于刚离开校园的大学生村官来说都是一个坎,如果在大学期间没有创业经历和资本积累,父母不能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亲朋好友不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或者是创业模式不能吸引到资本的注入,这都会对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创业增加难度。三是帮扶政策难落实。从中央到地方,各地都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一线创新创业,有不少地方还出台了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政策文件。然而,不少大学生村官反映要想得到有关创业政策方面的扶持仍然需要越过不少障碍。同时,由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流动性快,不少入职伊始开展的创业项目,由于大学生村官考录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或是经过其他渠道流出这支队伍,其创业项目往往也面临着萎缩或无人接棒的困境。


    3.干事难,主观能动性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村官干事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基层群众对于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价值存有怀疑态度。不少群众认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村官“中看不中用”,对农业生产、农村现状和农民需求知之甚少,对乡村社会的人情世故缺乏了解。也有不少村民认为他们是来镀金的,是呆不久的“飞鸽”,早晚要离开,不可能在农村做出啥大事来。加之农村社会普遍存在欺生、排外现象,不愿意配合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第二,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这一岗位存有偏见。大学生村官属于“空降兵”,他们的到来,被一些村干部认为是对自己职权的一种威胁,而没有看到或意识到中央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远战略意义,他们关心的仅仅是自己的位子会不会被抢,饭碗会不会被打,这就导致他们对大学生村官处处戒备,不愿意放权,更谈不上大胆使用培养,致使不少大学生村官成了端茶倒水的“勤务兵”或是忙于应付检查整理材料的书记员。第三,大学生村官本人对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欠理想。大学生村官岗位属于“村级组织特设岗位”,很多大学生村官对这一岗位的性质缺乏了解,来到农村后,对于自己如何定位把握不准,经常受到待遇、考核、去留、升迁的影响,加上急躁功利的社会环境影响,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认同缺乏内生动力,不能主动作为。


    (二)组织管理层面

    1.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大学生村官制度是国家一项重要战略工程,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79号)再次明确指出:继续组织实施大学生村官等基层项目,每年选派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总体来看,各地在政策落实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日常管理考核不够规范。在实践中,很多大学生村官成了乡镇和农村的“边缘人”,很难真正融入农村。个别地方对大学生村官是否坚守岗位、是否深入一线、其作用是否得到发挥等缺乏有效的监督,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都一样问题,挫伤优秀大学生村官积极性。第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虽然中央出台了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政策,有些地方也出台了考核录用事业单位人员的有关规定,但一些地方在公开招聘比例等方面落实还不够到位。


    2.职业通道不够清晰。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一直存在,近年来,在中央出台的《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基础上,虽然各地纷纷采取系列措施,不断拓宽期满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流动渠道。从实际情况来看,截至2016年底期满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大学生村官人数占累计流动总数的68%,定向考录、考核招聘等制度事实上已经惠及到大部分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但由于一些地方期满流动渠道的不确定性,仍然使一些在岗大学生村官对于出路比较焦虑,多抱着“走着看”“多手准备”“到时候再说”的想法。


    3.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在保障措施上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专业的职业培训。很多村官在入职前虽然进行了短期的培训,但要在接下来从事三年甚至更长的职业实践,许多人到了村居后成为了“愣头青”,不会和村里老工作人员相处、不会和老百姓相处。缺乏基本的农业素养和农业知识,自己不适应、村居也不适应。第二、待遇福利偏低。很多地方大学生村官福利待遇只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无法面对现阶段不断上涨物价、房价,很多人无力承受小家庭的经济压力而产生消极想法。第三、实际工作中缺少导师帮助指导。导师如何选,导师如何带,怎样带、带什么,都需要相互沟通完善。不少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变成了不需要地方政府花钱的高级劳动力,成为“复印达人”、“台账达人”。


    (三)社会层面

    1.社会风气导向有偏差。主要表现在:第一、对大学生村官认识存在偏见。自1995年“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江苏省丰县率先启动,此后河南、浙江、北京、青海等省市都实施这一计划,涌现河南省鹤壁市、浙江省慈溪市先进典型,但由于试点时期各地相应制度设计方面没有跟上,于是社会上有人“拷问”大学生村官计划,认为是“全国性时髦运动”“新版上山下乡”“解决大学生就业出路”,等等。这些都是一些社会偏见,由于不好的舆论导向给大学生村官这一政策的实施造成消极影响。第二、区域社会团体未能积极参与。一些地方的工青妇、科协等群团组织,未能进行有效帮扶,以弥补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不足。第三、社会相关企业个人未能为农村发展提供资助。大学生村官到农村,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在实践中,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做得不够。大学生村官仅凭个人一己之力量,很难触动农村发展的神经。


    2.学校宣传教育不理想。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宣传不够,部分高校为了满足就业率鼓励学生到基层,没有做到很好的教育指导。不少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是为了分享大学生村官政策红利,对赴农村发展带有很高的期望值,大学生村官虽然不同于三支一扶和西部志愿者,但是也同样带有“志愿”的性质。各高校就业办应认真参考《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和《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意见》,认真帮助毕业生了解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另一方面是学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不够。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工业建设取得瞩目成就,有足够力量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宣传中应鼓励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把目光投向农村,把科技、知识、文化带到农村,把先进技术知识、科技成果、管理思想、现代文明风气带到农村,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


    3.村民对政策了解甚少。

    大学生村官政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某些地区甚至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大多数村民对该政策知之甚少,大大降低了农村和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关注度和期望值,影响政策实施。有些农村地处较偏远,由于交通、信息不畅通,老一辈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不识字、无法看书看报,对大学生村官了解少,只能从电视上的偶尔报导中得知。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不少村民只知道村里来了大学生,但是往往很少能够见到他们的身影,这就不利于大学生村官在村里树立威信。有些村民甚至认为大学生村官不能适应农村工作环境、处理实际问题能力不足、阅历少、不了解农村现状,理想主义色彩浓重,不能在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得大学生村官失去群众的支持。


    04

     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对策建议


    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怎么看,事关这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只有怎么看的问题解决了,才可能创新谋划怎么干的问题。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核心在于对村官工作的意义认识到位,对村官工作的定位把握准确,从而形成“主动抓、抓主动”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并结合实际“靶向发力”。


    1、以“树人”为根本,注重着眼长远。今年是大学生村官工作在全国部署实施的第10个年头,从顶层设计来看,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规划、政策、体制和机制。2014年召开的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明确要求,围绕“培养干部人才”和“加强基层组织”的工作定位,在提高选聘质量、加大培养力度、加强关爱教育、促进有序流动等方面把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大学生村官工作是一项“树人”的工作,其工作定位决定了这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长远的干部人才培养工程,自然应当遵循干部人才的成长规律,不可能像办企业那样当年投资当年收益,也不可能像栽果树那样,三五年就结出累累硕果。十年、二十年之后回头看,这项工作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对巩固基层执政基础有着突出的贡献。因此,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要有战略思维,要有长远眼光,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要从改善农村干部结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战略高度去谋划,强化责任担当。大学生村官管理部门只有站位高了,才会自觉投入精力,投入智慧,投入感情,做到不左顾右盼,不等待观望,拿出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切合本地实际的硬招、新招、实招来。事实表明,只要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创新载体、强化督促,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


    2、以“适岗”为前提,注重定向选聘。针对大学生村官报考动机的多样性,结合本地对各型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实际,有重点地实行适岗选聘。通过了解掌握报考人员的求职动机,对于甘于吃苦耐劳、志愿服务农村的对象,重点选聘;对目标不明确,但迫于就业压力或者受到优惠政策吸引报考心切的对象,视情选聘;对于缺乏服务基层长远打算,只希望升职提拔或向外考录的对象,不予招聘。选聘中统筹考虑本地区对大学生村官的地域需求和专业需求,合理规划总量,科学掌控流量,注重分布的合理性,突出“五优先”,即县域本地的优先,所学专业与当地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优先,有致富和带富项目的优先,有农村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的优先,在大学期间入党或担任学生干部的优先,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源头质量。


    3、以“践行”为关键,注重正面指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村官要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常态化,实现自我价值,关键在做、具体在行。一要争当党务村务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村官作为村(社区)“两委”干部的源头活水,农村党员队伍的新鲜血液,农村基层组织的有生力量,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在平淡、细微、复杂的党务村务工作中发挥出中坚力量。二要争当创业富民的行家里手。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干劲,善创新、懂发展,要将专业特长与农民致富需求相结合,把促进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要充分统筹自身信息、人才、项目等方面的资源,千方百计理清村级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资产经营型、为农服务型、休闲观光型集体经济,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特色,培育村级经济增长点,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三要争当美丽乡村的建设尖兵。大学生村官理念新、信息广,要自觉将绿色、低碳、循环理念贯穿到创建美丽乡村的实践中去。要协助村(社区)进一步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突出特色,打造个性,完善“七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科学描绘美丽乡村建设蓝图。四要争当基层治理的岗位前哨。基层范围小,矛盾却不少。大学生村官身处农村第一线,要充分利用好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优势,努力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作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五要争当乡风文明的引路使者。大学生村官文化思维活跃,要积极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入农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融入生产生活和村规民约。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


    4、以“培养”为方法,注重科学管理。省市县镇各级党委政府、机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制度,将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坚持因人施策、因材施教,根据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规划,在综合培训中统筹课程设置,同时根据创业富民型、服务亲民型、村务管理型、专业技术型、复合发展型等各类大学生村官个体特点,加强小班化、菜单式、针对性的分类培训,帮助大学生村官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各相关机关部门要把大学生村官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整合政策资源、金融资源、人才资源、媒体资源,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帮助、创造更优条件。各基层党委政府要把从严管理工作抓常、抓细、抓长,完善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量化积分考核办法,提高群众满意度在考核中的分值比重。考核结果与定向招录、奖惩、培养、使用密切挂钩。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强化“干得好发展得好”的政策导向,促进大学生村官快速健康成长成才。


    5、以“稳定”为原则,注重动态流动。各级党委政府要在大学生村官管理中体现人本关怀,尤其是对任期即将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在“留下来”和“流出去”之间慎重决策。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荐重用。对于年度考核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可优先推荐参加各类评先表彰、参选“两代表一委员”等;特别优秀的经组织考察后,推荐担任村(社区)“两委”正职或列入科级后备干部,有计划地安排到重点、难点岗位,重要村(社区)进行培养锻炼。二是留村留镇任职。不断提高村(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鼓励期满的大学生村官继续留村(社区)工作。可以探索采用地方财政保障或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等形式,返聘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村官的流动渠道。三是考录机关和事业单位。根据省市规定,加大定向招考的政策倾斜,组织部门会同编办、人社等部门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招聘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认真落实定向招考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政策。四是进入金融机构和企业。通过广泛宣传大学生村官优势和潜力,引导国有企业、金融机构、规模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优先招录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切实畅通大学生村官的就业渠道。五是自主创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就近就地自主创业。各基层党组织要对“老村官”要逐一走访,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见人见面见思想”。要落实“一人一对策”,逐人落实流动岗位,妥善做好流动工作。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践表明,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接受锻炼,是促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增长才干的有效形式,是培养大批熟悉基层情况、对群众感情深厚的基层干部队伍的有效渠道,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重要战略举措。


    本报告在编写期间得到了中组部组织二局、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淮海工学院、大学生村官报、中共如皋市委组织部的领导、老师以及部分大学生村官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执行主编:李义良,副主编:王书明 骆江玲 王贞慧 应媛)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